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旧版入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告报价  联系我们
首        页 行业动态 招商引资 本月热荐 热点招商 活动公告 投资讲坛 景区推荐 开发前沿 旅游规划 远景设计 第一论坛 旅游地产 热门楼盘 旅游投资商  
节庆会展 旅游营销 人才集市 政策法规 旅游统计 行业标准 旅游政务 旅游产品 旅游设备 户外装备 旅游酒店 旅游院校 旅  行  社 红色旅游 同业交易馆  
走出国门 人文地理 明星旅游 美食天下 旅游民俗 学术博文  专题访谈 旅游视频 探险自驾 野外生存 美景美色 旅游游记 便捷服务 旅游人物 网上办事处  
首页 >> 休闲娱乐频道
湖南昆曲之迷

  湘昆,湖南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乃湖南昆曲的简称,与我国南方的苏昆、北方的北昆同源。因流行于我省湘南的桂阳、嘉禾、新田、宁远、蓝山、临武、宜章、郴县、永兴、常宁等地,并以桂阳为其发展和活动中心,故又称“桂阳昆曲”。    昆曲尊魏良辅为祖。这位活跃在明代嘉靖年间的民间音乐家,吸收海外腔、余姚腔及江南民歌小调,对昆山一带戏曲唱腔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舒徐宛转的水磨腔,称昆山腔,也称昆曲。唱昆曲的戏曲叫昆剧。清代中叶以后,地方戏和京剧兴起,昆曲又成为京剧和许多地方戏的重要唱腔之一。当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等人都把演唱昆曲作为提高自己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湖南最早的演昆曲记载有二:一是乾隆刊本《衡州府志》载,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540年)封藩衡州的桂端王府里,“笙歌不减京畿”;二是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542年),被文学史上称为“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写有诗句:“打叠歌环与舞裙,九芝堂上气如云”。九芝堂是武陵人龙膺的府第,在今常德大西门内。龙膺曾在江浙做官,喜爱昆曲,家有歌伎班,自己编写有《蓝桥记》、《金门记》等昆曲,传奇剧本。此后昆班在湖南各地演出,有的还和地方戏同台,甚至合班。湘剧舞台上常演的昆腔戏有《醉打山门》、《春香闹学》等。    我省的郴州湘昆剧团专唱昆曲。湘昆的代表剧目有《武松杀嫂》、《荆钗记》、《牡丹亭》等。湘昆是我国昆曲艺术五支之一。其他四支是北昆、南昆、苏昆和浙昆。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我国戏曲的主要声腔之一,昆山腔便传入湖南,对湖南地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我省的湘剧、祁剧、巴陵戏、辰河戏、荆河戏、武陵戏等地方大戏剧种中,还保留了不少昆腔剧目和曲牌。    关于湘昆如何在桂阳形成的具体过程,目前还难于稽考。有传说曰,在明末清初之时,清兵南下,血洗扬州,殃及姑苏,苏州的昆曲艺人为避战乱,来到湖南的桂阳传艺,因此昆曲流入了桂阳。也有人说,是在清咸丰年间,桂阳一批在外地做官的人,喜欢昆曲,从苏州请来昆曲艺人教授昆曲,使桂阳的昆曲得到更快的发展。还有人说,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李昆山的苏州人,在广东当兵,开小差回家,路经湘南,教了一个弹腔戏班几出昆曲戏,引起了当地观众的兴趣,故而流传开来。从零星的史料分析,桂阳最早的昆曲戏班——集秀班,乾隆年间曾到广东演出。1798年,在离桂阳城30余里的隔水村,建了一座戏台,上演了许多湘昆剧目。从光绪到民国年间,这里的湘昆戏班多达10余个,涌现了周流才、谢金玉、刘翠美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演员。在湘昆流行的地方,还出现了一些湘昆票友组织,为湘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末民初,昆曲在各地普遍衰落,而在湘南的桂阳一带,湘昆仍然受到观众的欢迎。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湘昆艺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在梅兰芳、田汉等同志的提倡下,湘昆得到恢复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地方戏曲剧种。1956年,政府组织老艺人挖掘湘昆艺术遗产。1957年,省文化局举办湘江昆曲训练班,培养了建国后第一批湘昆艺术人才。1960年,成立了郴州专区湘昆剧团,使一个濒临消亡的剧种得以复活。田汉同志以“山窝里飞出金凤凰”之句,盛赞湘昆的成就。尔后几经演变,剧团定名为湖南昆剧团,1960年以来,先后整理演出了《钗钏记》、《白兔记》、《牡丹亭》、《杀狗记》、《风筝误》、《浣纱记》、《玉簪记》等一批传统剧目。其中,《武松杀嫂》、《荆钗记》以及新编故事剧《苏仙岭传奇》在全省会演中获奖。根据表现当代生活的需要,他们创作了《腾龙江上》、《莲塘曲》、《烽火征途》等现代戏,在湘昆艺术的革新创造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经过较高层次的培养和训练,一批年轻的演员、乐手在演出实践中茁壮成长,湘昆艺术后继有人。其中的佼佼者,青年演员张富光,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跟与其同源的苏昆、北昆比较,湘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上演剧目方面,适应乡村演出和农民观赏习惯的需要,主要是一些情节完整的大本戏。现存有《八义记》、《麒麟阁》、《七子图》等40多出大戏,和《醉打》、《思凡》、《花荡》、《拾金》、《出塞》、《嫁妹》等一批小戏。
  
  在音乐方面,湘昆属曲牌联套体,南曲北曲,各有特色,保留了400多支曲牌,演唱上受祁剧和地方语言音调的影响较大,显得朴实自然。湘昆的吐字行腔,以郴州官话为基础,与中州韵相结合,声腔不如苏昆细腻柔丽,也不及北昆豪放壮阔,但声调高亢,吐字有力,再加上紧缩节奏,加滚加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俗伶俗谱”。湘昆的唱腔中,还吸收了不少湘南的民歌小调和俚俗的叫卖之声,体现出相当浓郁的地方风格。在伴奏上,湘昆参用了一些祁剧的锣鼓和节奏。唱腔伴奏以雌雄笛为主。小生、小旦的唱腔,用管体圈套、声音沉郁的雄笛伴奏。
  
  在表演艺术方面,湘昆既保持了昆曲优美细腻的传统风格,又体现了豪放粗犷的地方特色。在历史发展中,湘昆与祁剧、衡阳湘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以及其他民间艺术形式联系紧密,从中吸取养分,结合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特点和民情风俗,创造了许多特别的表演程式。这些艺术创造,既形成了湘昆的艺术特色,又成为其保留的艺术遗产。

[稿源:湖南民俗网]
[编辑:实习生:叶泽钦]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 电话:0574-87890866,87896255
  • 24小时值班电话:013008907626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传真:0574-87896255
  • 邮编:315040
  • E-MAIL:yjlygh@china.com.cn
  •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兴宁路280弄25号星辰明珠大厦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