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源流说真正始于远古的“龙”图腾崇拜
端午源流说:真正始于远古的“龙”图腾崇拜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流传到国外(如朝鲜、韩国、东南亚)的传统节日。最近以湖北省为代表,已向联合国提出把端午节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五日。“端”是“开端”的意思,“午”与“五”意同,端午就是五月开端的第五天。关于端午节,大家熟知的是为纪念诗人屈原投江自杀而来。
屈原是战国末期的楚国人,他的家乡在今三峡地区湖北省秭归县的乐平里。这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难忍即将面临的亡国之痛(后楚为秦所灭),于当年农历五月五日在汩罗江投江自杀。百姓闻讯,纷纷开动船只从各方赶往捞救。为使遗体免被鱼鳖侵食,又往江中投放粽子之类食物(并带五彩丝及楝叶)。如此,后来演化为每年端午节“龙舟竞渡”、“角黍投江”的习俗。
端午节固然有纪念诗人屈原的原因,但追根溯源,却真正始于中华民族远古的“龙”图腾崇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普遍、最典型的图腾崇拜是“龙”的崇拜。华夏先人早在轩辕黄帝之前的伏羲氏时代就以“龙”为部族图腾,其后女娲、舜、禹都是以“龙”为图腾的部族领袖。我国古代典籍不乏“祭龙”的记载,都是把“龙”作为雨神来祭奠的。因此中华民族一直号称“龙”的传人。
端午这天正是祭龙大典中最为隆重的一天。而“龙舟竞渡”则是为祭祀“龙”而开展的一种集体活动。由此可见端午节的开端距今已在五千年以上,比两千余年前抢救屈原的活动还早两千多年。
因此,我们认为,端午节应是以上两种说法的结合。
至于端午节的另一些来源,如为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之推、为纪念春秋时代吴国名臣伍子胥、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而设,这些说法有一些传说或记载,可作参考,但却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
(来源: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