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拉动内需的功效被严重低估
旅游拉动内需的功效被严重低估
作者:刘思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40 更新时间:2008-11-24
出境游也是一种内需 国际旅交会大有作为 刘思敏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业具有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相关论述也是浩如烟海,在此不必赘述。
本人想说的是,一个结论——旅游拉动内需的功效被严重低估;两个观点——出境游也是一种内需、国际旅交会大有作为。 众所周知,在拉动内需的问题上,出境游从来不曾和国内游相提并论;出境游究竟是什么性质,一直语焉不详;按照目前的惯例,出境游的数字也是不会作为旅游拉动内需的成绩来宣扬的。
何谓内需?至少有一种不太离谱的说法——内需是国内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公式如下 :AD=C+I+G ,其中,AD为总需求,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支出。 消费就是消费者对食品、服装、耐用品、住房、服务等等的消费。投资是企业的投资。政府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公共建设,职员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救灾)等支出。
我国出口商品或服务(如劳务输出)到国外,无疑是为了满足外需,进口商品或服务到国内则是为了满足内需;既然我们把境外人士到中国的入境游视为“就地出口”的创汇产业,相当于贸易出口,属于外部需求,那么,与其相反,中国公民的旅游消费必然属于内部需求,不管这种消费过程和结果是在国内还是境外。因此,“出境游也是一种内需”,这个论断绝对是可以成立的。 据统计,2007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其中因公出境603.00万人次,因私出境3492.40万人次。出境第一站按人数排序,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澳门、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泰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987.42万人次,其中组织出国游502.27万人次,组织港澳游485.15万人次。
多方努力,我仍然查不到出境游总体消费的数字,这大约是因为旅游业的创汇导向或明或暗依然在产生影响。即使在外汇储备高企、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也没有人敢把出境游花费外汇的数字,像创汇数字或顺差数字那样骄傲地说出来。然而,作为平衡国际贸易的一种姿态,我们进口了多少波音或空客飞机甚至多少豪华轿车,则是被大肆宣扬的;也从来没有人认为在中国的高级商场里购买高档进口消费品不是拉动了内需。 一种“悲观”的估计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也已经是逆差产业”(详见《出境游支出被低估,国际游变花汇游》《中国统计》2005年第2期),并因此大声疾呼限制出境游,防止外汇“漏出”。此文作者关于限制出境游的对策建议是否“刻舟求剑”姑且不论,其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状况的研究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依据。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创汇收入已达419.19亿美元。如果“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已经是逆差产业”这个判断成立的话,那么至少有大约420亿美元已经被满足的内需被忽略了,没有被统计。因此,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一个结论——旅游拉动内需的功效被严重低估!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中国公民出境游的首站选择排在前两位的是香港和澳门,2007年,港澳游相加为2890.71万人次,占到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70%以上。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其实是不应该“见外”的,“肉烂在自己的锅里”,应该当之无愧地算作“正宗”的内需;何况出境游消费相当一部分还可以直接让中国的旅行社和航空公司、境外华人获益。
其实,本人的态度,在2004年初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摒弃创汇导向,树立旅游业科学发展观》(原载《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2 期;《21世纪经济报道》做了转载)中早有清晰表述——“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遵循‘大力发展入境游,积极发展国内游,适度发展出境游’的产业政策……虽然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增长迅速,但实际上主要是作为外交筹码的旅游目的地开放政策(也即开放与否、开放的时间表实际取决于其作为外交筹码的分量,而不是根据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客观需求)、有限的旅游目的地数量和‘适度发展’的控制性政策导向,已经明显约束了我国出境游市场的发展。严格审批、数量有限的具备出境游组团资格的旅行社、为数不多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量入为出’的出境游配额管理办法,成为调节是否‘适度’的阀门,无形中也筑起了阻碍市场充分竞争与快速发展的门槛。” “创汇优先、勤俭建国都不应该成为‘适度发展出境游’的理由。君不见:高档进口化妆品销路顺畅;越来越多的豪华轿车驰骋于大江南北;魔术师大卫、皇马足球俱乐部应邀来华‘淘金’,NBA季前赛献艺上海、北京……与这些明显的小众奢靡型消费行为相比,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作为大众‘自费自我教育’的‘投资性’消费行为,才可谓真正体现了社会效益,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外汇的这种花法,于国于民皆有利。因此,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国民需求的角度来讲,现阶段都应该适时倡导大力发展出境游,推动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板块’齐头并进,为我国旅游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或许可以说,出境游这种内需如同进口国外奢侈消费品一样,对国内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不是那么直接,却无法否定“出境游也是一种内需”、“旅游拉动内需的功效长期被严重低估”这两个事实,尽管其影响与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是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国际场合针对全球金融海啸反复强调的观点,他点破了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信心经济。这个信心不仅是政府的信心,更是国民的信心。国民越有信心,越会多投资、多消费,经济就会越来越好。目前中国经济正徘徊在一个分水岭,各种统计经济数据表明,中国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正在走向负面,这很容易让中国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如今,知识界和决策层已有一个共识——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引擎(消费、投资、出口)中,消费拉动是最健康、最重要的,其比例却一直在30%以下,甚至可能不到20%,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 出境游既然是一种内需,是中国公民的一种正常消费行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更不能简单功利地因为考虑到这种消费的相当一部分(即使大部分)“漏出”、“挤出”到了国外而加以限制。出境游对中国经济的内需拉动不仅具有显而易见的“蝴蝶效应”,更重要的是,为出境游正名,扩大出境游,激活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消费需求,产生示范效应,非常有助于恢复全社会的消费信心,而且比起通过股市、楼市重振来提升消费信心要快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既然出境游也是一种内需,可以体现旅游拉动内需的功效,就应该把发展出境旅游放到重要的位置。 毋庸置疑,正在上海隆重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当初是为了发展入境旅游而设计推出的交易平台,随着国内旅游的兴起,逐步发展成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交易的双重平台。然而,由于国内旅交会、北方旅交会等多层次的国内、区域性旅游交易会的先后出现,对中国国际旅交会作为国内旅游交易平台的功能,必然有所替代。招徕入境旅游的最佳平台恐怕也应该是国外举办的大型旅游展会。免费邀请来的外国旅行商有多少是对中国入境市场真正感兴趣的?“深入虎穴”、“送货上门”,可能才是明智而有效的选择。 但鉴于中国客源市场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东盟的区域合作日渐紧密,中国国际旅交会已经越来越受到境外旅游商的重视,国际旅交会业已成为境外旅游目的地参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重要平台。所以,国际旅交会应该调整重心,把促进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作为重要甚至是首要的任务来抓。 可以大胆预言,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国际旅交会必将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商拼抢中国市场的主战场。
|